硬件收藏论坛

    注册 |登录

    硬件收藏论坛家园帖子 › 查看主题

    [转帖]把丽台S800显卡变成音效卡

    查看数: 8126| 回复数: 17| 2005-2-8 15:26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会有朋友觉得前一半和后一半风马牛不相及—到底是谈视频设备的还是音频设备的?但在算机领域中,从本质上讲,不管是图形还是声音都属于同一种东西——数字信号。各种图形的生成变化和各种声音的生成变化都赖以其数字信号的生成和变化。

    一、前瞻篇——GeforceFx vs. AVEX   2004年9月份,剑桥大学的BionicFx课题组宣布在NVIDIA的最新GPU产品中实现了专业的实时音频处理功能,并且准备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对其产品进行销售,给音乐创作者带来实惠。现在,该解决方案命名为“音视频互换技术”(Audio Video EXchange,AVEX)。   根据介绍,AVEX有8个步骤:

  • 从音频流中分离单独音频采样
  • 采样转换为视频数据元素和结构
  • GPU加载适当的像素着色应用程序
  • 第二音频采样转换为视频纹理加载到视频卡
  • AVEX数据发送至GPU进行处理
  • 交互过程发挥作用,读写结果至纹理
  • 着色后的像素的最后输出发送到幕外视频缓存
  • 视频数据拾回并解码为音频
  • 是什么驱使BionicFx想出做这么个七拐八弯的怪东西——AVEX?这是因为在计算机上进行专业音频处理或音乐创作时,专业人员的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对各种音频插件的苛刻要求总是使得系统资源不够用,DSP不够强。然而高端设备的高昂价格往往令人望而却步。AVEX的出现无疑可能大大缓解这种窘境,因为它依托于浮点运算能力强大的GPU。   而各种高精度的实时效果器和3D图形处理一样,对浮点运算“贪得无厌”。现在主流CPU的浮点运算能力不超过6G flops,而像geforceFx6XXX这样的主流显卡的浮点运算能力已超过40G flops。另一个原因是GPU的高并行处理能力和高数据吞吐能力是CPU和其他通用DSP望尘莫及的。并且,由于省去了硬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等BionicFx的产品上市后,主要价值集中在软件身上,所以可以想象其价格的低廉。也许从事电脑音频音乐的专业人士可以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了。
  • 二、实践篇 S800 vs. UAD-1   说了这么多,AVEX的上市至少要等到2005年春季,所以还有很浓的神秘色彩。而且从图一可以看出,BionicFx的工作流程是:待处理的音频数据——〉转换成图形数据——〉GPU处理——〉处理后的图形数据——〉转换成所需音频数据。这说明AVEX实际上是作为虚拟硬件层在与GPU通讯,GPU还是图形处理器。   BionicFx的工作只需熟悉已经开放的图形API,在其基础上建构一个音频界面,不需要深入到底层对芯片进行直接的编程,使之GPU完全脱离原有身份,变成一块完完全全的音频DSP卡(基本不可能,除非NVIDIA愿意提供底层API)。后面这种使显卡芯片完全转换身份的做法却已经有人为之,只是使用的芯片没有GeforceFx那么强罢了。而且做这件事的公司是具有50多年历史的大名鼎鼎的专业电子音频设备公司,位于美国芝加哥的UNIVERSAL AUDIO公司。   Universal Audio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功能强大,运算准确的UAD-1音频效果卡,用以加载专用的VST、DX或其他种类的实时效果器插件。不久以后有一些网友质疑其芯片为某显卡芯片,不是音频专用DSP。后来,UA的工程师宣称其主芯片为Chromatic Research的Mpact2,是一块多媒体芯片,主要用于视频卡。这位工程师还说,公司对Mpact2进行软件开发,使其变为音频DSP卡,并列出了很多好处(其中当然也包括前文中AVEX的各种好处),非常具有说服力,不像某些国内厂家,本来就有点黑,还喜欢把自己越描越黑。   Mpact2不就是6年前丽台出品的Winfast S800所用的主芯片吗?笔者记忆深刻是因为当年笔者想在自己的老奔上看DVD又苦于主板插槽不够,正好在1998年底《微型计算机》增刊上发现Winfast S800具有完整的硬解码DVD功能,且游戏性能也很强(非常超前的使用了8M高速RAMBUS显存),于是想买一块。只是笔者所在地区这块卡很少,且贵,超过了当时的承受能力,只好作罢。   从网上搜集的资料看,UAD-1和PCI接口的Winfast S800确实很像,像到什么地步,请看下列两幅图:
  • UAD-1
  • 两者共有的零件的摆位、连接电路都几乎是相同,不同的是Winfast S800比UAD-1的做工好,从电源的散热就可以看出,且多出4兆内存和各种IO电路,毕竟作为显示卡,要求不同。   UAD-1的软件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下载,但先要注册。下载后先安装软件,然后将Winfast S800插入空闲的PCI插槽,重新启动以后会被自动识别为UAD-1,然后自动安装驱动程序,重次新启动计算机。笔者手头没有兼容VST或DX插件的音频制作软件,于是选择了WINAMP5做实验,笔者曾在WINAMP上使用过一个名为ADAPT-X PLUGIN的插件,他是个桥插件,它的作用是为WINAMP加载DX效果插件作一个桥梁。
  • 现在免费或收费的高质量DX效果插件比比皆是,也有不少国内外发烧友在用,这些插件的作用就是为WINAMP加味精,加鸡精,调出自己喜欢的声音,但不会产生难听的失真。一两个专业音频插件往往很容易就会把资源耗尽,现在有了“假冒”的UAD-1卡,笔者可以放心调用建立在其强大硬件平台上的顶级DX插件了,而完全不必担心CPU会不会被这些插件的拖垮。见下图:
  • 实际使用效果
  • 本图是WINAMP加载了UAD-1专用的DX插件(1176SE和CS-1)以后的效果图。左下角的标尺是“假冒”UAD-1板载处理器和内存的使用率,不是PC机系统的   最后笔者提示一点,可能某些主板要在其BIOS设置中将第一显卡设为PCI,否则会因为内存页面错误而无法进入操作系统,笔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每次重新启动计算机时都要进行漫长而黑暗的等待。而对于这块“假冒”UAD-1的各种其他特性和专业应用情况,有很多现成资料,笔者不再累述。   Soomal注释:在UAD-1驱动支配下,Winfast S800不再是以一块显卡的身份存在于系统,而是变成了一颗独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承担声卡芯片无法胜任的繁重实时效果运算,理论上它可以和任意声卡搭配,若与基于Envy24、Envy24HT的声卡搭配,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下次淘街时看到Winfast S800 PCI不要错过啊。 【重要声明】:天极myhard网站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代表天极Myhard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络hardware@chinabyte.com
  • 发表评论 评论 (17 回复)

    langriss 2005-2-8 15:49

    本来CPU也可以运算声音的,软声卡就是靠CPU来完成运算的,显卡理论上也可以,而且有实际的产品,比如NV1,只不过那时技术不高,效果差点而已,最近看了篇文章,好像NVIDIA又要重新设计声显集合的卡了,想要抢创新的饭碗、革了独立声卡的命。

    uuuuuu 2005-2-8 19:25

    实际用途不大,但挺好玩.我就为这个,收一块玩!

    对了,除了此文作者,还谁试成功了?本坛不是有几块S800嘛,试试看看啊

    yuwenting 2005-2-8 22:23
    显卡处理的高频信号会不会对音频信号产生严重干扰?
    zj2k 2005-2-9 15:49

    内部运算的时候应该都是数字,高频应该不会有影响的吧!

    yjwnhh 2005-2-9 20:01
    怪不得现在S800这么热!!!
    奭冥 2005-2-9 20:40

    没太搞明白,不能直接做音频处理的运算吧?好像只能运行那个公司开发的插件,这样子没什么用啊。对于专业用户还有点用。

    去年据说开发出GPU代替CPU运算的技术,我觉得这倒是很不错。现在GPU实在是太强大了。

    yuwenting 2005-2-10 00:45
    运算的时候是数字,输入输出都是模拟的啊!最怕高频干扰,除非输入输出用AES/EBU或者是SP/DIF,可是普通用户谁家音箱耳机是这种接口的?倒是可以通过优秀的接口滤波电路设计降低干扰,可是成本也上去了,实用价值下来了,要是nv真的出捆绑声卡的显卡,那很明显它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挤垮创通等声卡厂商,独霸市场,就象微软捆绑ie就为了挤垮网景一样!
    uuuuuu 2005-2-10 09:11

    至今还没有普通用户试着改过么?

    快分享一下经验啊

    专卖精品 2005-2-11 10:40

    用脑子想想吧,可能吗?主芯片相同,就一定能用其中的功能了吗?IC芯片有几百个针脚,都有不同的使用定义,用不上的功能就是空焊或者根本就没有连线,外观相同里面的线路走向不同,还有涉及到PCI针脚的使用,为什么同样是82559网卡,同样是PCI设备,WIN2K认出不同的厂家?我想了解电子技术的人应该能比我说出更多的道理!

    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实质和“CD-ROM改成DVD”的差不多,用表面现象去理解本不应该实现的事情!

    硬件风云 |联系我们

    GMT+8, 2024-11-1 07:10, Processed in 0.038773 second(s), 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