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tnt(2)、GF256打压了很长时间之后,2000年夏天,ATi终于拿出了一款翻身之作,代号“Rage 6”! |
在当时,Rage 6首先提出了Hyper-Z这类后来广泛普及的提升显存效率的技术,从而极大的节约了32bit色时所需的显存带宽。虽然16bit色时R 6被GTS远远抛离,但一到32位色R 6往往能够反超一点点。总这个角度讲R 6是第一款令玩家可以抛弃16位色的显卡。但是R 6也有为人诟病的地方,那就是3X2的管线构架。一直到现在也没听说什么3重纹理贴图的游戏,所以基本上R 6也就能发挥到2X2的地步,填充效率和GF256相当,落后GF2GTS一倍,Hyper-Z建立起来的带宽优势几乎被蹩脚的引擎构架浪费的一干二净。Nvidia也看到了这一点,在R 6发布不久就推出了200/200的GTS加强版:GeFore2 Pro,利用+20%的显存带宽夺回了中高端市场。 |
所以要是ATi能在2000年就实现和NV一样的4x2构架,那么DX7.0的R8500就可以提前一年诞生了,整个消费类显卡市场的情势可能就此改变。但是历史不可改变,R 6仅仅夺得了中高端性能(32位色)之王几十天之后就拱手把王冠还给了GF2pro,同时NV高高在上的GF2u也令R 6可望不可及。 |
相对于当时偏科的GF2,R 6还是表现出了相当全面的功能性和平衡性:著名的Rage Theater沿用自Rage 128,硬件IDCT(反离散余弦变换,可明显提升DVD解压效率,GF2不支持),同时新加入了硬件支持全部HDTV编码,8bit视频/alpha混合.....所有这些都令R 6像一位渊博的学者,不屑于与GF2拼比蛮力(不过也确实拼不过[em09]) |
Rage Theater近照。我总觉得早期Radeon在元件上有较强的日式风格:大量应用的浅棕底铝壳电容,陶瓷电容.....这和当时NV的风格截然不容。同时硕大的Nichicon电容也成了原厂Radeon的标志之一 |
Rage 6C是ATi的厂方代号,上市的时候就换成“Radeon”了,而到了8500时代又无奈的被挂上了“Radeon 7200”中底端的名号,但那时ATi芯片政策已经开放,标准体系逐渐开始混乱,R 6变得良莠不齐。作为开国元勋,R6没有赢得Excel中的胜利(即便是之后胎死腹中的Radeon SE也不能),但还算强劲的32位色性能,出色的回放能力,以及到现在还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优秀2D已经为R 6奠定了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
难得的原厂卡 |
这个就是所谓的镭256吧,不知这个是否有ALL IN WONDER功能,有PCI版的么(不是AIW RADEON)? |
好卡,2d相当的好~~~视频也不错 |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